消费品
如今的消费者们越来越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力,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野火、干旱以及洪水,这些事件在今天的全球都还是很常发生。多年以来,媒体不断地向消费者们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可是,当它终于成为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威胁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气候问题严峻。
当你去关注任何关于气候问题的消费者调研就会发现:有很高比例的人愿意改变他们自身的消费行为,贴近更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可是,在意识与行动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没有足够的人迈出这一步,对自身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出重大改变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整个消费品领域,全球领先品牌目前正在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植入其产品线,但最大的问题仍然存在——品牌商如何能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呢?
在PDD,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影响消费者接受持久、可持续行为的改变的障碍,以及消费者品牌如何做好障碍的清道夫。
标记消费者看得见的绿色提醒
更明确的主张和行动
近年来,消费者的态度发生了更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对品牌所做的绿色宣传产生更多的怀疑。消费者需要更明确、简单又具体的绿色声明去取代抽象数字。消费者理应了解并衡量品牌带来真正的积极影响,而不必破译晦涩难懂的术语或数据。
质疑品牌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英国监管机构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目前正在审查快消品(FMCG)/日用其他行业(CPG)中的绿色声明,特别是关于家用必需品的可持续声明的准确性。调查包括消费者是否因缺乏产品和服务对环境影响的某些信息而被误导的内容,以及品牌所提供的绿色声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
在一些独立 研究中,比如麦肯锡(McKinsey)和尼尔森智商(NielsenIQ)等第三方研究公司去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也指出了消费品牌采取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有关的举措与某些产品细分行业的销售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这表明,一些消费者确确实实在为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买单。
将可持续性目标放更远
在这个复杂和快速发展的消费行业中,除可持续性外,还有其它几个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在过去的几年里,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动使得消费者的优先级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领域,品牌必须在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功效、便利性和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开展和营销可持续创新,不足以与大众市场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产品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在功效和便利性的基础上,同时保持对成本的敏感——在消费者眼中,可持续性已发展成为既定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独特的卖点。
当我们看到人们的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不一致时,了解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更广泛的背景和现实对品牌来说变得更加重要。只有更加了解消费者,品牌才能进行创新,鼓励更可持续的消费行为。
隔代教育是创造有意义的行为改变的机会点
理解变化的当下
了解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有助于品牌识别未来的变化时刻。然而,为了推动有意义和持久的行为改变,就必须带领最终消费者一起经历这种转变。从其他行业部门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破坏性创新通常会导致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在用户体验方面更加激进或过度新颖,并要求消费者适应不同于他们习惯的行为和互动。
无论最终解决方案对整个星球和个体本身来说有多好,这种脱离常规和熟悉的做法往往会阻碍消费者的接受或留存。
通过形成对“行为改变”的深刻理解,品牌可以确保设计解决方案将尽可能减轻消费者的障碍和挑战,同时放大和加强积极的体验。与可持续性类似,行为改变必须从一开始就嵌入到产品开发过程中,以确保它既有意义又持久。
借鉴其他行业现有的用户经验
增加价值维度
在寻求引起行为改变时,提高消费者的价值感至关重要。基于功能价值的情感价值提升,可以创造更丰富、更全面的产品体验,从而融入消费者日常行为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消费者触点都成为一个为产品/服务整体体验赋能的机会-从喷雾泵的触觉反馈到瓶盖的声音点击和配方的触觉质量。
品牌还需要超越人机交互层面,采取系统方法来确保更广泛的消费旅程和产品生态系统的一致性。以续杯计划为例,我们知道这些计划可以促进积极的环境变化。但他们在快速消费品/快速消费品子行业的成功程度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能够借不同行业的现有经验去创造新的体验流程,让消费者看到与他们互动所付出的额外努力的价值——无论是清洗容器,去商店重新装满,等待更换的货物,甚至是克服消费者担忧的卫生问题,会怎么样?
为这些平凡的行为创造更强烈的情感价值,有可能将体验旅程从“不方便”的否定态度转变为消费者自发性参与感和愉悦的仪式感。品牌可以借此帮助消费者产生更持久的可持续行为,进而为所有人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消费品牌可以做什么:
- 提供清晰、具体和真实的消费者叙述,不仅概述你在做什么,而且要说明你如何在整个产品生态系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追踪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如何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影响并塑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据此调整品牌策略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 探索如何通过多感官设计方法为消费者增加新的价值维度,涵盖从产品细节到数字化及实体店的整体消费者体验。
- 创建独特且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案,包括体验、技术应用和知识产权(IP),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在组织内的范例、品牌和价格点之间进行调整。
想了解更多关于PDD如何帮助消费者走上更为可持续的行为之旅,请与我们联系。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ppliance & Electronics World Expo, AWE)是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与之并肩的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及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品展(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 IFA)。2024年3月14日,AWE 2024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行,PDD上海工作室的研究员Daisy Hu、设计师Jasper Hu以及商务经理Lavency Zhu第一时间奔赴展会现场,从W5展馆开始逆时针遍历了每一个展馆。
我们观察到,本届AWE展会的一大明显特征是本土品牌在展位面积上强势碾压海外品牌,发家于山东青岛的海尔与海信以及发家于广东惠州的TCL,分别占据了整个N5馆、大半个W5馆、大半个W1馆;相比之下,国际家用电器巨头博世、西门子、松下却要与众多其它品牌合租N4馆,似乎表现出一种要将战略重心移出中国市场的苗头。同为本土大牌的美的今年没有直接参展,不知是否在酝酿一盘大棋。
从百寸大电视到白色家电、燃气灶油烟机、净水器咖啡机、吸尘器电吹风、牙刷冲牙器、耳机智能表,甚至还有一些宠物场景与用品,本次展品类别非常丰富,我们也实际上手体验了一些产品,对各品牌的创新之处,一边学习一边吐槽。
技术创新发现
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技术一路高歌猛进,「智能」与「AI」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本届展会的主题,我们看到了不少加入了AI辅助功能的家电,甚至还有一些把AI标签打在表面的产品。三星的展位上,赫然打着「AI for All」、「有AI的科技」等标语。
即时翻译应该是人工智能一个比较熟练的应用场景了。展会现场有一个内置外国小哥的玻璃房间可以通过AI翻译助手和小哥对话,我们发现AI在中译英的准确程度上来说已经完全可以应付点餐这种日常场景,但仍然受限于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替传译,并没有体验到同声传译的功能。
一个新兴本土品牌魔珐科技通过屏幕展示着他们的AIGC一站式3D视频创作平台「有言」,用虚拟主播代替真人主播,未来新闻播报只需要准备好新闻稿即可,极大降低了视频创作的成本,也许新闻主播们要开始考虑一下如何转行了。
除了人工智能技术,展会现场还可以看到三星的透明LED显示屏、格力可以105°开门的零嵌冰箱、科沃斯不缠头发的扫地机器人、TCL无缝拼接的LCD电子黑板等新技术新产品。
设计创新发现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经验的积累与雄厚的资本,是难得的。展会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建立在成熟技术之上的。它们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做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即通过设计来做创新。这一次,我们看到了许多贴心的细节,也吐槽了不少「用力过猛」的设计。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们的国产品牌的品牌设计语言意识已经建立起来了,高端如卡萨帝全系列的黑,平价如小熊电器的浅黄,至少在色彩方面已经有了统一的设计准则了。TCL旗下的雷鸟显示器,黑白条纹配哑光白色外壳与彩色灯光的设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设计语言。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海信这款冰箱的真空袋和真空罐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保险的效果,同时也兼顾了外带、邮寄新鲜食品的保鲜需求。
博世冰箱中被照亮的玻璃隔板吸引了我们设计师的注意。虽然没有带来任何新功能,但一个被照亮的密闭空间多少可以缓解一些在冰箱中翻找物品时的焦虑感。
我们注意到有很多产品都在细节上下了功夫,通风孔的样式百家争鸣、渐变色在冲牙器和电动牙刷这两类产品上运用比较多、厨卫家电精致且具象的图标(大概是得益于近几年屏幕工艺的提升)。
当然,不合理的设计也没少见。比如说格力展台上有一款为老年用户设计的波轮式洗衣机,薄膜按键采用带背景图案的白色汉字,我们这些青年人都有些看不清,就更别说老年人了!这款产品在研发阶段大概率是没找老年用户人群测试过,所以,我们始终强调包容性设计理念和用户可用性测试存在的重要性,在强调在设计产品、服务或环境时,考虑到用户的多样性,包括能力、语言、文化、性别、年龄等,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方便使用,而不需要特别的适应或专门的设计。用户可用性测试是研发很关键的一环,有利于品牌在上市产品后获取第一线用户的认可与信任度。
在海尔展馆,我们看到了高端品牌 Fisher & Paykel 在推「社交厨房」这个概念,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吐槽「谁会在做饭的时候社交」,不过毕竟我们都不是 Fisher & Paykel的终端用户,也不好断言。于是我们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请教了「什么是社交厨房」,得到的答复是「传统厨房做饭的地方就只能做饭、吃饭的地方就只能吃饭、客厅就只能是客厅,但社交厨房,我们把这几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一边做饭一边聊天一边开Party」。这显然就是一个开放式厨房的概念,不太适合习惯中餐的家庭。
三星推出了一款可以旋转为竖屏的电视,并配以标语“沉浸式刷抖音”。我们的小伙伴在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不禁发出感叹:现在人们刷抖音还不够沉浸吗?从商业角度上来说,顺应市场推出竖屏电视无可厚非甚至是一项明智的决定,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比起竖屏电视,也许我们更需要一套短视频防沉迷系统。。。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在AWE2024展会中的见闻与思考,但我们的观后感与反思远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这几个话题:
- 被大屏包围的现代生活,离赛博朋克还有多远?
- 万物皆可AI,是为人创新还是为人工智能创新?
- 经济下行的时代,谁还在为创新买单?
1.被大屏包围的现代生活,离赛博朋克还有多远?
走进海信和三星的展台,满眼就是大大小小的电视屏幕,光怪陆离,此时如果关闭展馆的白色灯光,俨然就是一副赛博朋克的景象:穿着各异的人们穿梭在被屏幕照亮成彩色的街道上,有的人对着商品指指点点,有的人吆喝着直播带货;人们大肆谈论着游戏和观影体验——我们这个时代,科技水平爆发式增长,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却没有更进一步,反而随着许多房地产企业的暴雷,还有所倒退——这样一个时代,离科幻电影里「高科技、低生活」的塞博朋克是否只差一步关灯?以短视频和手游为代表的赛博娱乐是否在消磨时光的同时也在消磨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中国会是第一个走进赛博朋克时代的国家吗?
2.万物皆可AI,是为人创新还是为人工智能创新?
自2022年末ChatGPT 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炙手可热发展迅猛。我们在此次AWE展会上看到了非常丰富的含AI产品,从音箱到烤箱,我们看到了干活的AI,也看到了「挂职」的AI——很多产品都被打上了AI的标签,却又很难明确AI的使用场景——比如海尔的一款按摩椅,有了AI就可以更卖力地按摩了吗?这究竟是为用户提供按摩服务的按摩椅,还是为了展示AI技术的按摩椅?做产品创新,当以人为本,只有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相匹配——使用场景中AI确实能够提供助益的时候,才需要考虑增设AI的功能。
3.经济下行的时代,谁还在为创新买单?
后疫情时代,我们目睹了互联网寒冬,围观了房企暴雷,听说了外资撤离,揣测着下一轮裁员潮。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都在着手「降本增效」,研发成本在很多家电企业中又占有不小的比重,研发预算必然要被削减。这种情况下,谁还会为创新买单? AWE展会上,我们看到几乎每个品牌都在推出新品,大品牌仍在继续探索用户需求,小品牌力求设计差异化,毕竟品牌要发展,就需要持续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家电领域,创新就是竞争力,创新就是增效的手段。
在PDD,我们助力品牌落实创新
PDD 是一家成立于1980年创新咨询公司,在伦敦、上海、霍普金顿(美国马萨诸塞州)设立办公室,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用户研究和可用性测试,为全球企业助力创新。
我们致力于产品与体验的创新与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推崇以洞察力主导设计开发流程(human-centred design),我们已具备ISO13485认证,脚踏实地地做用户研究、产品设计与概念测试。想了解更多PDD在消费品行业的案例,欢迎联络我们。